当前位置:首页 > 励志频道 > 励志故事

中国人士励志成功的故事大全

来源:大学生励志网 日期:2017-06-18

有些人,每当遇到挫折磨难时,就从此一蹶不振,碌碌无为的度过一生。而有的人则是越挫越勇,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,从而获得了事业上的成功。下面小编就为大家介绍几篇有关中国人士的励志成功故事,大家可以好好阅读学习一下,希望大家可以从中学到一些东西。

篇一

2016年11月15日,谷歌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,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李飞飞已经加盟公司,并将领导新成立的机器学习部门。李飞飞在她的专业领域,是个家喻户晓的人物,但是在这之前,她是个连英文都不会说的打工妹。
16岁那年,李飞飞跟随父母来到美国。在国内,李飞飞的父母都有优越的工作。来到美国,因为语言上的障碍,一下子陷入了困境。懂事的李飞飞明白,想要改变现状,她现在最需要的是过英语这关。为了练习口语,李飞飞找到一家餐馆打工。一开始老板不肯收她,原因是她不会说英语。她求餐馆里的一个中国同胞帮她翻译,老板给她开一半的工资就行。老板考虑之后答应先让她干一个星期再看。李飞飞非常珍惜这份工作,干活特别卖力,她不错过任何一个练习口语的机会。只要有人说话,她就跟着小声说。
她很聪明,根据表情基本可以判断出他们说话的内容,不懂的就找机会问。下班回家跟着电视继续学,她把练习口语调到了疯狂模式。一个星期之后,她已经会说些简单的口语了。老板没有解雇她,因为她的好学精神打动了老板。
李飞飞了解到申请在美国读大学,如果成绩十分优异,可以领取奖学金。她只要有空就复习功课,白天上班很辛苦,晚上很容易犯困。有时候困得眼睛快睁不开时,就用冰块敷眼睛。每天到凌晨,父母再三催她去睡觉她才肯放下课本。经过一年的努力之后,她申请了多所大学,最终选择了普林斯顿,因为这所大学给她近乎全额的奖学金。
大学期间,父母双双失业,家里的经济出现危机。李飞飞只要有空就去做兼职,在餐厅洗过盘子,送过快餐。有个朋友知道她的处境,介绍她去给一家主人遛狗。她从小就害怕狗,但是为了不错过这个赚钱的机会,她还是硬着头皮答应了。第一次主人把一条身体强壮、气势强悍的罗威纳犬牵到她面前时,她差点吓哭了,不过还是强做镇静之后接过主人递过来的狗链。
1999年,22岁的李飞飞一路磕磕绊绊以十分优异的成绩从普林斯顿大学毕业。多家金融公司递来了橄榄枝,包括高盛集团的offer。她却做了一个让大家意外的决定:到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。一天,李飛飞看到孩子拿着几张图片辨认上面的物品,两岁的孩子能正确地认出猫和狗,还有冰箱等。她突发奇想,如果电脑也可以跟人一样自己辨别图片上显示的是什么,将会给人带来很多方便。

2000年,李飞飞开始研究计算机视觉领域。她希望计算机看到一张图片就像人的头脑一样能够分析。她和同事为来自互联网的十亿张图片进行分类、打标签,从而为计算机提供样本。其中理论基础是如果机器观察到足够多的事物,它们就能够在现实世界进行识别。在研究过程中,经费出现了问题,她倾其所有,甚至想过边打工边维持。让她感到欣慰的是有三位恩师倾力指导,还有不少学生真心追随。他们对她的专业素养高度肯定,甚至觉得整个CV领域因她而不同。
通过不懈努力,她在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方面取得成就。她的研究成果使得计算机能够更好地理解图片,而不仅限于展示图片。这为无人车自动驾驶提供了可能,通过计算机学习人脑然后自动做出决定。
前不久,她的名为《如何教计算机理解图片》的TED演讲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。她也收获了各种奖励和荣誉。面对记者的采访,她说:“能够成为世界上研究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头人之一,我非常兴奋,同时也感受到了肩负的责任,我会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妙的科学技术,教育出更多出色的科学人才。”
有人说,她的运气太好了。她自己最清楚,走到现在,其实是被逼出来的。要说有运气的成分,那是因为她的梦一直在路上,从来没有想过放弃。敢于坚持,愿意付诸实践努力的人,运气真的不会太差。

篇二

他一向是个听话的孩子,善良,待人和气。然而,在填报大学志愿时,他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执。结果,他违抗父亲的意愿,坚决报考了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戏剧电影系。但在美国电影界,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华人要想混出名堂来,太难了。
从1983年起,他经过了6年漫长而无望的等待,大多数时候都是帮剧组看器材、做剪辑助理、剧务之类的杂事。最痛苦的经历是,曾经拿着一个剧本,两个星期跑了30多家公司,一次次面对别人的白眼和拒绝。那时他已经将近30岁了。古人说:“三十而立”。而他连自己的生活都还没法自立。他每天除了在家里读书、看电影、写剧本外,还包揽了所有家务,负责买菜、做饭、带孩子。有时候,还要面对邻居的指指点点、冷嘲热讽。
这样的生活对一个男人来说,是很伤自尊心的。有段时间,岳父母让妻子给李安一笔钱,让他拿去开个中餐馆,也好养家糊口,但好强的妻子拒绝了,把钱还给了老人家。李安知道了这件事后,辗转反侧想了好几个晚上,终于下定了决心,也许这辈子电影梦离他太远了,还是面对现实吧!后来,他去了社区大学,看了半天,最后心酸地报了一门电脑课。在那个生活压倒一切的年代里,似乎只有学电脑可以在最短时间内让他有一技之长了。那几天他一直萎靡不振,妻子很快就发现了他的反常,细心的她发现了他包里的课程表。那晚,她一宿没和他说话。
第二天,去上班之前,她要上车了,却突然站在台阶下转过身,一字一句地告诉他:“安,要记得你心里的梦想!”那一刻,他心里像突然刮起一阵风,那些快要淹没在庸碌生活里的梦想,像那个早上的阳光,直射进心底。妻子开车走了,他拿出口袋里的课程表,慢慢地撕成碎片,丢进了门口的垃圾筒。
后来,他的剧本得到了基金会的赞助,他开始自己拿起摄像机;再后来,他拍的一些电影开始获得国际奖项。这时,妻子重提旧事,说:“我一直就相信,人只要有一项长处就足够了,你的长处就是拍电影。学电脑的人那么多,又不差你一个!你要想拿到奥斯卡的小金人,就一定要保证心里有梦想。”
不管这个曾经的梦有多遥远,如今它毕竟实现了。这个人就是李安,电影史上第一位于奥斯卡奖、英国电影学院奖以及金球奖三大世界性电影颁奖礼上夺得“最佳导演”的华人导演。
我相信,和李安类似的励志故事还有很多,其中相同的地方就是,他们都不是早早就出人头地的,他们面对上天的刁难和别人的嘲笑时,默默承受的同时却顽强而坚定地继续朝自己的目标努力。毫无疑问,正是因为他们对梦想的坚持,最终才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亮。
关于梦想,马云有一段很经典的话,他说:“第一,要有梦想。一个人最富有的时候是有梦想,有梦想是最开心的。第二,要坚持自己的梦想。有梦想的人非常多,但能够坚持的人却非常少。阿里巴巴能够成功的原因是我们坚持下来了。在互联网激烈的竞争环境里,我们还在,是因为我们坚持,并不是因为我们聪明。有时候傻坚持比不坚持要好得多。”
对梦想的坚持,才是让自己的人生闪闪发亮的根本原因。我知道,很多人或许还没有成功,或许还在别人的漠视和嘲笑中默默努力着,但不管怎样,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,那就是梦想有多大,你将来的成就就有多大。
不要奢望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对我们都是善意的,当然,对我们表达善意的人,我们要心怀感激;但也别急着排斥那些让自己不快的人或事,他们的存在未必带给我们快乐,但是很可能会推着我们一步步往前,不断成为更好的自己。
这个世界不会总对你保持和风细雨的态度,尤其是当你做得还不到位时,更难免受到冷嘲热讽。但等你有一天变得真正强大时,你会发现,那些当年让自己不快的人或事,现在看来,无一不是对自己难得的磨炼。只是,你要明白,勇敢的人,不仅是可以在面对质疑声音的时候按既定的路继续走下去,还在于能拥有将一切酝酿于心的沉稳,和即使无人陪伴也能继续向前的底气。所以,无论别人如何对你,你都要学会迅速调整自己的步伐,毫无畏惧地朝前走。
被嘲笑的梦想,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亮!
篇三

一个仅仅读过四年小学的蔬菜小贩;一部正规出版的20万字日记体新书。
北京宣武门附近的广安天陶菜市场的菜贩姚启中,与这部书之间是作者与作品的关系。那么,一个普通菜贩为何要“跨界”写书呢?
一切源于姚启中的一个梦想。这个梦想就是:要给自己的孩子留下一点财富。这个财富,不是金银珠宝,不是豪华房舍,而是一笔精神宝藏—他要通过写书,向孩子讲述其人生的酸甜苦辣。然而,实现梦想的道路无比艰辛,起码有三道坎儿从一开始就横亘在他的面前。
第一道坎儿,是如何改变自己的半文盲状态。姚启中出生在安徽阜阳农村,自幼家境贫寒,在念完小学四年级后,他不得不辍学打工。然而,姚启中是个好学的人,在北京卖菜的日子里,起初有不认识的字,他就向前来买菜的顾客求助,后来,有顾客教会他查字典,他的认字量便成倍增长。
为了获得更多知识,只要有空,他就会一头扎进书店如饥似渴地阅读。买不起书,他就抄书,常常抄满一裤兜的字条,有时纸不够,就往手上抄,抄完手心抄手背,回家后再誊到本子上。就这样,几年下来,姚启中不仅认识了很多字,还积累了大量写作素材,他决定动笔写作。可是,他的计划却遭到了妻子的反对。
第二道坎儿,是如何改变妻子的反对立场。妻子的反对是有道理的,因为他们的生存压力实在太大。姚启中与妻子带着年幼的儿子和女儿,从安徽阜阳来到北京打拼,一家四口租住在丰台区两间不大的平房中。他们在菜市场摆了个菜摊,在大蒜、生姜和各种时令蔬菜堆里讨生活。每天凌晨4点30分,姚启中起床,整理好姜和蒜等货物,6点准时蹬着平板三轮车出门,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,都要在6点50分之前赶到5公里外的早市,除了大年初一,几乎全年无歇。
妻子认为,在这种情况下,根本没有时间写作,而且写作又挣不来钱,瞎耽误工夫。为了获得妻子的支持,姚启中拍着胸脯对妻子说:“你放心,我保证不会耽误卖菜。”在后来的日子里,每天前来买菜的人们总会看见这样一个动人的场景:一个中年男人,趴在摆满大蒜和干姜的案板上,手握圆珠笔,在一摞稿纸上专心地书写着,顾客来了,他起身卖菜,顾客走了,他又埋头去写,天天如此。这个中年男人就是姚启中。见他如此,妻子实在不忍心再多说什么了。
第三道坎儿,是如何克服嘈杂环境的不良影响。俗话说:心无二用。虽然写作不再受到妻子的干涉,但在嘈杂的菜市场中写作也绝非易事。刚开始在菜摊上写作时,姚启中一会儿要卖姜,一会儿要卖蒜,一天写不了两页稿纸。可是,即便如此,他也没有停手,哪怕头一天只写了三百字,第二天他依然接着写。他知道,放弃的理由也许有千条,但不放弃的理由只有一条:不能停!硬着头皮坚持了10多天后,姚启中逐渐适应了菜市场的嘈杂,又过了不久,他的心神便收放自如,能够在文字表达和卖菜算账之间自由转换了。
时光在流逝,文字在增加,经过1000多个日子的坚持,跨过三道坎儿的姚启中终于完成了30万字的日记体书稿。在书中,他用直白浅显的语言讲述着自己和家人的故事。2012年下半年,该书稿被一家出版社看中,选编其中20万字,定名为《卖菜叔日记》出版,2013年3月26日,新书正式上架发售。一时间,姚启中的事迹引起包括央视在内的全国各大媒体的普遍关注,姚启中因此而走红。
在姚启中的菜摊有一种最常见的货物:大蒜头。细细想来,这么多年,姚启中跨过横在面前的一道又一道坎儿,最终梦想成真,其过程与剥除蒜皮何其相似:一层接一层,耐心地剥下去,最终获得的就是光亮莹润的蒜瓣儿。人们常问:什么是成功?其实,成功就是裹在一层又一层蒜皮里的瓣儿。

标签:
分享励志文章,传递正能量